Subscribe:

Album

2007年4月8日

<The Economist>Mar 31-Apr 6 2007

Cover story: The great game - A 14-PAGE SPECIAL REPORT ON CHINA AND ITS REGION



*P.29-Vietnam: Plenty to smile about

自從2000年以來,越南的經濟成長率都維持在每年7-8%,

伴隨著經濟成長,胡志明市開了許多餐廳及設計的店,

不只吸引外國觀光客及商務人士,這個國家的中產階級也在擴張,

和其他東南亞的城市相比,這裡的貧富差距已經降低了。

越南沒有像印度及中國一樣擁有驚人的人口,

但是8400萬的人口已經不是少的數字了,

越南自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在咖啡市場上已經變成巴西的主要對手,

米市場則是和泰國競爭,越南已經是亞洲最開放的經濟之一,

雙邊貿易已經是GDP的160%,這個數字是中國的兩倍;印度的四倍。



和1960及70年代後的越戰景象不同,

帶著錢來投資的美國人在越南是非常被歡迎的,

政府加速著讓州企業私有化,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越南並沒有遭受到很嚴重的波及,

這是什麼原因呢?觀察家指出其中一個原因是自信,

在過去半世紀,越南長期被三個世界強權〈美國、中國、法國)攻擊控制,

越南在教育仍保有儒家思想中的信任,

也相信唯有自由才能富足並鼓勵更深的改革。



*P.36-Japan: The market that can say no

東京的魚市場如何影響首相?

4月8日時,日本47個都道府縣會有13個要選舉,

包括東京、北海道及福岡,

4月22日則會有城市選舉會舉行,

選舉的結果和七月的上議院選舉息息相關,

自民黨和公民黨想要在議院保持主導權,

這股力量將會影響到安倍晉三的首相之路。



東京的戰況非常激烈,

東京有非常多獨立的投票者,且候選人認為黨的力量無法對這些投票者產生影響,

東京知事石原慎太郎過去堅持非常多政策,

他現在想要爭取2016年東京可以再度舉辦夏季奧運會,

他認為奧運會可以為東京帶來興盛及國際形象,

反對者則說1964年的奧運日本剛好在戰後的蕭條,

現在的日本則不需要用這麼大的成本投資,

淺野史郎則針對健康照顧、年金及教育問題做為主要訴求。



而奧運居然和世界最大的魚市場築地有關?

築地魚市場每天有2000噸的漁貨會在這裡流通,

這裡也吸引大量的外國觀光客及日本人,

但是石原打算將這個市場移至離東京灣三公里遠的豐洲,

原來的築地漁市場將變成奧運的媒體中心,

築地在1923年後的地震後,取代歷史已經超過300年的中日本橋漁市場了,

現在築地已經很難負荷大型的貨車,

而且總是用三輪的摩托車在小道中搬運貨物,

然而很多市場的店家反對搬移,尤其是他們覺得築地這個品牌會被破壞,

同時又有東京天然氣公司的搬遷問題,

環境學家已經提出建議說如果有地震就會影響土壤的表層,

現在石原決定等到環境學家的評估後,重新檢討搬遷的決定。



*P.8-The export juggernaut: Good for China, but good for its neighbours too

自從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中國周遭的鄰居感受到中國這個巨大的出口力量,

自從2003年以來中國以快速的腳步成長,

2004年中國首度超越日本變成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只排在美國及德國之後,

在中國外的投資也很多是取決於中國的成長,

這讓泛太平洋的製造網路更趨於複雜,

其他國家也逐漸受惠,東亞的地區貿易比其他地區成長得都快,

中國的影響力已經讓日本從出口最終產品這個形式轉成出口半成品及原料,

日本現在已經開始從中國進口完成的商品,像電腦等辦公機器。



對於亞洲四小龍來說,也開始和中國貿易,

對於台灣、南韓甚至是日本,中國是今年最大的貿易夥伴,

中國最近也開始出口高科技產品,

根據"China: the Balance sheet"這本書中提到

美國在1998到2004年進口了中國的筆記型電腦從500萬增長到77億,

元件則從86萬增長到49億,

根據中國經濟季刊的調查,

2004年外國公司在中國出口的前十大有八家是台灣的ODM公司,

只有不到5%的製造是在大陸完成的。

自從2001年台灣政府的戒急用忍的政策下,

很多台灣公司把所有的製造流程移至中國,平均每台機器減少了20到30的成本,

但是不像玩具的製造,高科技產品很多還是依靠外國的零組件,

大部分的高科技公司都是來自國外佔了五分之三的中國出口,

五分之四的出口是用進口的元件來組裝,且有十分之九是高科技產品。

便宜的勞工和土地仍是中國的出口模式中的一環,

即使聯想獲得IBM的個人電腦品牌還是將之外包給台灣的公司。



但是這樣的模式已經在改變,

華偉已經供應手機給Vodafone,

另一家公司則已經開始出品小而便宜的汽車。

接下來的問題是外國的製造網路如何移植到中國,

中國薪資的成長幅度已經是其他亞洲低人力成本國家的兩到三倍,

而且中國的廠商很難保持人力素質,

中國鼓勵廠商移至更內陸的地方,

然而越內陸代表越少訓練有素的員工且越高運輸成本。



在沿海地帶,加工出口區的平均薪資是250到350美金,

但是在菲律賓及印尼,製造業的薪資平均是100到200美金,

20年前這兩個國家的薪資是高於中國的。

Intel在馬來西亞興建研發中心,

日本的一些高科技公司在中國也建立了研發設計中心,

但是像台灣失去製造的優勢轉而強調服務的競爭力,

台灣的未來會在研發、設計、品牌、財務及物流。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