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scribe:

Album

2006年9月15日

<The Economist>Sep 9 -Sep 15 2006

Cover story: The heat is on - A special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



混著雨水的The Economist和本周的主題真是個大對比啊!

不過這期還蠻好看的,

我喜歡這種地球主題啊!



★The heat is on

天氣變化是從工業革命開始的,

在19世紀前溫度的變化是很穩定的,

20世紀的前半,溫度開始上升,

1950-1970溫度又回降了,

而最近當然又是持續上升啦!

過去100年,平均溫度上升了0.6 ℃

肇因當然是二氧化碳及其他三十種溫室氣體(例如mathane甲烷)



工業革命前二氧化碳只有280 ppm,

但是現在已經有380 ppm了,

如果以現在的增加速度增加,

到本世紀末會達到800 ppm。



★Those in peril by the sea

接下來談到墨西哥灣流的部分(我的地理都還給老師了)

北大西洋迴旋達到150 sverdrups(這個字怎麼都查不到)

平常大約是100 sverdrups,海面的溫度大約是0 ℃,

墨西哥灣流是8℃,

因為這個灣流挪威的海岸線比同緯度的加拿大硬是多了20℃。



南極和格陵蘭的冰原厚度約是3km和4.2km,

如果格陵蘭的冰都融化了,海平面會升高7公尺,

如果西南極洲的冰也融化,海平面則會再升高6公尺,

再加上東南極洲的冰也融化的話,海平面會達到70公尺,

下圖就是南極洲,西南極是左邊比較小塊的,

東南極就是比較大塊的,

(下圖引自PORTALS TO THE WORLD網站)





只要上升一公尺,17%孟加拉就會開始水災,

當然紐約和倫敦的海岸線也會出現嚴重的問題,

其實大部分國家的主要城市都會有問題,

畢竟世界上的大城幾乎都是傍著水而發展的。

(雜誌上有一張1918和2002同一地點照的冰河圖,好嚇人。)



★Reaping the whirlwind



★Fear of flying - Welcome aboard



★The Swedish model

奇怪~怎麼會先寫這篇呢?

這是我結捷運和下午茶時間看完的文章,

真是出奇地引人入勝(這期經濟學人好想全部看完,但是我沒辦法全部放上blog)

主要是說瑞典的模式,

瑞典有900萬人,是北歐最大的國家,

2006年第二季的經濟成長居然有5.6%(這是怎樣啦?)

瑞典的大企業有Ericsson, SKF, Telia and Volvo(四個只知道兩個)

目前掌權的是Social Democrats,

最近要進行選舉了。



1970時瑞典是OECD裡第四富有的,

到1998則是變到第十六的,

女性工作率是相當高的,大部分人都會說英文,

不過瑞典有兩大劣勢,

最糟的就是失業率,

官方失業率數字是6%,可是瑞典的工作是少得可憐,

而且居然把長期生病的一群人也算入就業人口裡,

當然這樣的就業及失業數字是相當不準確的,

McKinsey估計實際失業率達15-17%,也就是超過100萬人是沒有工作的。



而目前有10%的瑞典人是外來移民(30年前可是大部分是純種的)

尤其是慕斯林的人越來越多,

外來移民的工作問題是超嚴重的,

把瑞典和明尼蘇達的索馬利族拿來比較,

在瑞典不到三分之一的索馬利人有工作,但是在明尼蘇達至少有50%的索馬利有工作,

而瑞典的自我創業率也很低,

是OECD中最低的,

勞工中非常不喜歡暫時性及打工的工作。



公務員太多啦!

瑞典公共部門居然佔了總就業率的30%,

居然是德國的兩倍,

好可怕的數字。



最後TE做一個結論,

什麼是完全的「北歐模式」

芬蘭的教育、愛沙尼亞的稅制、丹麥的勞動市場、冰島的企業家、

瑞典的大企業管理及挪威的石油,

結論是沒有一個完全的模式,

無論在尋找哪一種模式,只是做最好的實驗(這句我翻得很怪很怪~)

反正是一個開放的結論。

0 意見:

張貼留言